上海玻璃博物馆王业丰:无根之花
上海玻璃博物馆将于5月18日呈现本年度“退火”项目展览《王业丰:无根之花》。展览由影像、玻璃和不锈钢雕塑以及绘画构成,探索了个体在不稳定的时空中对自身的发现与审视、并通过影像叙事和一系列想象物的物质呈现,重新书写关于存在、时间和空间的神话。
艺术家王业丰(生于1984年,上海)早期在中国接受雕塑训练,后在美国从事多种媒介的艺术创作,如今在纽约和上海两地生活与工作。多年的全球旅居经历使他逐渐超越身份政治的视角,近期创作更聚焦于游牧主义、居间性等议题。
展览以同名实验动画《无根之花》(2025年)为起点。影片源自艺术家本人在位于中国甘肃省和青海省交界处的无人区的迷路经历。旅行者在危机时刻体验到时空边界的坍塌、融化和流动,想象出来的物种和由此编织而成的故事便在身体和认知体验的松动中得以生发。近九分钟的影片使用了无人机影像、绘画以及数字动画,在起初不变的沙漠景观中逐渐加入多种视角的幻象、个体的私语、以及从艺术家对存在、感知和时空的不稳定性的体验中所诞生出的“无根之花”——一种处于临界、居间状态、不断变化着形态和载体的神话物种。
动画中的沙漠地景与想象物“无根之花”也构成了占据展览主体的雕塑和装置作品的创作契机。依托上海玻璃博物馆的技术支持,艺术家在擅长的3D打印技术基础上,结合玻璃灯工和玻璃粉烧工艺,专门为本次展览创作了全新的玻璃雕塑。其中《芳罗飞天》系列(2025年)与《芳罗然》系列(2025年)使用了玻璃灯工与3D打印技术,为诞生于想象世界的数字生命体赋予物质实体。《沙漠碎片》系列(2025年)首次在“退火”项目中引入源自法国的玻璃粉烧(Glass pâte de verre)工艺,该技术使用模具将极细的玻璃粉末塑形,经一次或多次高温烧制使其熔融、成形、上色,退火后创造出充满惊喜的肌理与质感。两种不同的玻璃工艺以“无根之花” 中的重要元素——沙子和高温——为造型的原料,也构成了本展览在材料和工艺上的隐藏线索。
《无根之花》是上海玻璃博物馆跨界当代艺术项目“退火”的第12个项目。博物馆广阔的视野和雄厚的技术背景,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工艺和技术手段,不仅探索了玻璃在当代艺术中的表达,也通过本次展览,使博物馆的空间成为沟通个人经验、地质文化景观与公众体验的桥梁。艺术家王业丰则通过本项目开拓了全新的创作媒介、物质材料和技术,除了首次结合3D动画、绘画与无人机影像所创作的叙事影像,还开创了3D金属打印和多种玻璃工艺相结合的雕塑制作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本展览是影像作品《无根之花》的全球首映,而展览中的部分雕塑不久前曾以《沙漠花园》为题参与了2025年ArtBasel Hong Kong的大型公共装置单元“Encounters”。《沙漠花园》在香港艺术周期间广受好评,也标志着上海玻璃博物馆对当代艺术的跨界支持已进入全新阶段。
展览由林昱和阳昕联合策划,将持续至2025年10月12日。5月18日开幕当天,影像作品《无根之花——序章》的配乐作曲、现居纽约的芬兰音乐家Frank Carlberg将为现场观众奉献一场当代爵士独奏音乐会。
【展讯】
从固定的沙漠风景到融化的物质景观,从肉身的现实到异世界的神话。艺术家王业丰以一段在中国西部无人区沙漠中迷路的亲身经历,展开对个体存在的重新思考。展览《无根之花》由影像、玻璃和不锈钢雕塑以及绘画构成,探索了个体在不稳定的时空中对自身的发现与审视、并通过影像叙事和一系列想象物的物质呈现,书写关于存在、时间和空间的神话。
艺术家:王业丰
艺术总监:李力
策展人:林昱、阳昕
展期:2025年5月18日 – 2025年10月12日
展览地点:H18,当代艺术馆,上海玻璃博物馆